经济学人

首页 > 经济学人


今年农产品目标价格试点不扩大 政策会更有弹性

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

核心提示:2015年1月,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,2014年11月下旬以来,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印发了8个文件,放开24项商品和服务价格,下放1项定价权限。其中包括放开烟叶收购价格。烟叶收购价是农产品领域最后一个实行政府定价的品种,此举标志着我国农产品价格将全部由市场形成,政府定价彻底退出历史舞台。

  1月10日,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、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在“国研智库论坛·新年论坛2015”上发表演讲时透露,我国农产品目标价格的政策还是继续搞好大豆、棉花的试点,2015年没有扩大目标价格制度试点的计划,但政策会更有弹性,以防止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。

  去年,根据中央的部署,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启动大豆目标价格试点,新疆进行了棉花目标价格试点。韩俊介绍,试点后,对试点的评估、跟踪一直在进行,现在试点中遇到的问题在设计方案时都想到了,解决这些问题也有预案。比如棉花,市场价为每吨1.3万元~1.4万元,目标价格是每吨1.98万元,相当于每吨棉花财政要补贴6000元左右。

  “制定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的最大变化是棉花、大豆的价格向市场的均衡价格回归,市场真正开始发挥价格形成的决定性作用。”韩俊分析,目标价格试点有利于控制库存的过快增长,避免产生巨额的潜亏。统计数据显示,2013年我国棉花的库存已达到1148万吨,占全球棉花库存量的60%,财政负担非常重。

  韩俊进而指出,农产品价格的天花板并非钢板一块,这个天花板是可以调控的,可以降下来的,现在棉花天花板是降下来了。

  在谈到目标价格的政策下一步走向时,韩俊透露,大豆、棉花的目标价格试点进行只有一年时间,需要继续搞好试点,2015年没有扩大试点的计划,小麦还是实行最低收购价,有些产品实行临时收储政策,政策会更加富有弹性。

 

  党的十八大,十八届三中、四中全会以来,在改革农产品定价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。在继1985年放开了绝大多数农副产品购销价格,1992年放开生猪、猪肉价格,1999年放开棉花收购价格之后,2004年我国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和价格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明确强调:“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。”

  这次农产品定价推出历史舞台,充分显示了政府放开“无形的手”的决心和力度,让市场在配置资源上起决定性的作用。目前,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对稻谷、小麦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,对玉米、油菜籽实行临时收储政策,对棉花、大豆开展目标价格补贴改革试点,对生猪建立了缓解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,并通过建立重要农产品储备制度、完善进出口调节机制、加大财政补贴力度等综合措施,防止了主要农产品价格的大幅波动,保护了农民利益。

  农产品价格放开并非一改了之,而是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,将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,不断加强和完善农产品价格宏观调控体系。价格改革的目的是要兼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竞争力、保护农民收入等。要综合运用多种市场手段实现农产品价格改革的目标。

商业计划书

相关内容


关于我们  |  加入我们  |  在线客服  |  联系方式

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三胜咨询TM 旗下门户网站